乞丐用二维码行乞 该为手机支付普及感到高兴还是为自己被侮辱感到悲哀?

2017-04-27 14:56:54 新金融传媒 作者:孙翼飞

说到职业乞丐,你脑海里会想到什么?盘地而坐,放着音乐,要么拿着麦克风唱歌要么吹笛子。No!No!这样的乞丐太low了,根本就是不思进取的乞丐。


与时俱进的乞丐是什么样的?是在人流最多的地方,胸前挂着支付宝或微信的二维码,就那么盯着你看,连老祖宗传下来的的碗都省了。


这样:

1.jpg

这样:

2.jpg

还有这样:


在中国,携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二维码让路过的人可以用手机扫码的方式给他钱。估计职业乞丐们在转变行乞战略之前,也是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当一个职业乞丐向路人行乞时,遇到的大概率事件是路人甩下一句“没带钱”或“没零钱”而后扬长而去。


其实,路人并非真的没带钱或是没零钱,而是一眼看穿这些乞丐是职业的,可能比自己还有钱,而感到生气愤怒罢了。


职业乞丐的盈利模式岂能被路人这一两句话堵死?你不是没带钱没零钱吗?手机带了吧?扫码支付吧您嘞!


说完没钱正在职业乞丐面前拿手机刷朋友圈的你,不知道到底扫还是不扫。


一些社交网络用户赞扬这名乞讨者。一个人在微博上写到:“连乞讨者都与时俱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嗯,不知道这些夸赞有多少调侃的意味。


不光是我们,歪果仁也被中国职业乞丐扫码行乞的壮举震惊了。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4月20日报道,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名乞讨者胸前挂着二维码的照片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让人啧啧称奇,此人是济南市多名接受非现金支付的乞讨者之一。据称他患有精神疾病,二维码是他家里人给他做的。


《新京报》称:“有智能手机还会使用在线支付的人可能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技术应该让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而不是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新京报》敦促人们“抵制职业乞讨者”,并称警察应该防止职业乞讨者骚扰他人。

    

中国7亿网民中多达60%都用手机进行支付,他们使用腾讯所有的微信,或者阿里巴巴所有的支付宝。微信用户可以使用手机号注册,然后接受支付,收到的钱款可以转到相连的银行卡或者直接用手机消费。


在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马云发表长篇演讲,其中在讲到新金融和移动支付话题时,他特别提到一个“段子”:西湖边上有个乞丐,面前放的不是钵不是碗,而是二维码。马云随后提出,现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飞跃式发展,出门带现金的习惯已经快被消灭了。马云透露,12年前,有同事问他支付宝到底想怎么挣钱,未来发展在哪儿,他的回答是:“我希望支付宝能够让任何一个老太太,她的权利跟工商银行董事长权利是一样的。”


现在,路边乞讨的老太太确实跟工商银行董事长权利差不多,如果你不愿意扫码,她还能掏出POS机继续管你要钱。


到底该不该给乞丐扫码施舍?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乞讨人员本人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或者说要看他们是真穷还是假穷。就目前看,“城里磕头,回家盖楼”,邻居、家庭组队进城乞讨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颠覆乞讨者概念的欺骗行为,应该被制止。


但如果乞讨者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年迈无助的老人,就应当给予同情,施以援手。而他们以什么方式收取路人施舍的钱物,或不应苛求。


关键在于,不能让假乞讨者混迹于市,欺骗行人的同情心。


很多人对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大米稀饭不加糖


我买菜买水果也是从来不讲价,因为我妈妈从小就跟我说他们挣的是辛苦钱。小时候我们城里有很多人力三轮车,我有时候都不忍心坐一些年纪大的人的车,我妈妈说如果我们都不坐他们就没有收入,如果有上坡啥的我们就下来自己走两步,给钱的时候都会多给一两块。


——木木_lina


所以希望大家都不要在抱怨菜价贵,大蒜贵了,因为他们真的很辛苦,而且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赶上一次好价钱。


——且行且思量3698


从小到大,和爸爸出门只要看见拉一车卖菜卖水果的,他都喜欢去看看买点,也不还价,偶尔有被坑了斤两也不生气。回家妈妈说他不会买,他总说种菜的不容易,当做好事了。


——木子文夕


好心酸 想到我爷爷快80了还每天辛苦早起晚睡。有一次我坐在车里面刚好看到他停在路边睡着了希望每个努力的人都能被善待。


小编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档节目。在节目里,金星这样说那些“花式”乞讨者,“你自己活得没有尊严,别人同情你干什么!”比起在路上伸手乞讨的,那些在靠自己的努力而活着的人,才真正值得别人的帮助。毕竟,他们是用辛勤汗水赢得生命尊严的人。


所以小编也希望: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世界善待。

新金融传媒二维码.jpg


相关推荐

    新金融传媒是由海河传媒中心主管主办的财经媒体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金融传媒出品的同名官网、微信公号、微博及新媒体矩阵共同组成天津唯一专业财经媒体平台…

加入我们

新金融传媒期待您的加入!

更多信息 »
联系我们

电话: 022-23603250
邮箱: xjrmedia@sina.com
传真: 022-236032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2-23603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xjrgc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