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左右,安倍晋三在奈良县奈良市大和西大寺车站附近为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助选发表演讲,演讲开始一两分钟后,一名男子从安倍晋三身后3米处向他开枪,安倍晋三胸部和颈部中弹倒地。安保人员在现场控制了一个名叫山上徹也的嫌疑人,并发现了自制枪械。据报道,此人在2002年至2005年间,曾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
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日本西部奈良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当日上午在奈良讲演。
1993年7月,安倍首次当选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之一。2006年9月,安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是日本首位战后出生的首相。2007年9月,安倍因溃疡性肠炎突然宣布辞职,令政坛哗然。2012年9月,安倍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成为“黑马”,成功当选;同年12月,安倍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堪称“传奇”。
2019年11月20日,安倍超过战前首相桂太郎,成为累计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2020年8月24日,安倍超越前首相佐藤荣作保持的连续担任首相时间纪录。2020年8月28日,安倍因溃疡性肠炎复发,再次突然宣布辞职。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安倍虽然是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日本国内对其评价却褒贬不一,反安倍的民意也始终存在,既有对其“安倍经济学”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不满,也有对其强行推动军事安全政策调整的反感。
自2012年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就试图通过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来克服通货紧缩,力争达到2%的通胀率目标,并通过结构性改革以解决日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萎缩的问题,倡导所谓的“安倍经济学”。
安培经济学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支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政策。
其一,提出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央行每月购买国债7.5万亿日元;
其二,突破前任政府预算总额70万亿日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其三,囊括《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放松管制以唤起民间投资和促进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增长战略。
这“三支箭”的逻辑相当“耿直”: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提高通胀率,使得日元贬值、出口增加,进而物价上涨,企业收益增长,员工的收入也相应增长,最终摆脱当下的通货紧缩困境,实现日本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田正认为,“三支箭”在政策实施之初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就是2012年末到2014年之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恢复和增长,直到2018年才改变,这其中大概持续了近6年。日本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逐步探索实施量化宽松,到2013年以后,量化和质化双方面都在推出宽松,日本央行“无下限”地购买日本的股市ETF,导致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已经大于日本GDP的规模。
2021年12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亲口承认近年日本GDP被“注水”。据《朝日新闻》报道,自2013年以来,日本国土交通省一直在重复计算每月从建筑公司收到的数据,导致日本建筑行业的统计数据被夸大,国内生产总值也被夸大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GDP注水时期和安倍的在任期高度重合,一度成为日本政坛的巨大丑闻。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2010年,由于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媒体开始提出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实际上,“二十年”依旧不是日本经济颓靡的终点。自38957的日经225指数历史最高收盘点位开始算起,此后一路下行,期间多次跌至1万点以下,直至2017年才止跌。2022年7月7日收盘,日经225指数收盘报26490.53点,距其最高点仍有一万多点的差距。
1、收入原地踏步
2021年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勤劳统计调查”显示,日本2020年的人均月薪为31万8299日元,约合1.96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创下12年以来最大降幅。
而这一数字在1990年时是35万元左右,当时的日本人平均年收入是425万日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月薪约合1.16万人民币。
连续30年“原地踏步”的平均年收入,成了日本最猛烈的“避孕药”。
2、低欲望社会
2020年,日本总人口居世界11位,是1950年以来首次跌出前十。从1974到2020年,日本出生率由1.86%降至0.67%,在2008年左右开始陷入连续13年的人口负增长。
同时,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640万,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29.1%。
少子老龄化,导致日本陷入严重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速趋缓,进而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日本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测量人均GDP,教育,以及医疗),则从1990年的世界第一掉落至2020年的世界第十九。
同时,日本年轻人因预期收入下降而形成的生活态度消极、物质欲望低下、缺乏奋斗动力的风气,由此产生“蛰居族”。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定义,蛰居族为持续6个月以上待在家里不出门,几乎和外界断绝联系的人群,根据日本内阁府《生活状况相关调查》数据,15-39岁、40-64岁人口蛰居族分别达54.1、61.3万人。
老年人的消费和购房需求远低于年轻人,年轻人又严重缺乏消费欲望,使得总消费难以大幅提升,日本陷入“低欲望社会”。
3、终身QE,经济乏力
2021年,日本以49374亿美元的GDP总量跌下“5字头”,但依旧是傲视欧洲,名列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大国,看起来似乎并不差。但实际上,日本1995年GDP就已经达到了5.55万亿美元,当时日本GDP与美国GDP的比率是71.34%,2021年,这个比率变成了21.46%。
2013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提振通胀的货币政策刺激计划。
从2013年开始,日元兑美元持续贬值,出口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日本基准利率一路下行,十年期国债利率在2016年甚至下降至负数。
同时日本央行开始大规模购入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年均ETF购买规模接近4万亿日元,到2021年,日本央行持有股票占股票ETF的80%以上,占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5%以上。
虽然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的八千点附近,一路走强,在2021年2月甚至突破了三万点大关,但这似乎仍然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泡沫化繁荣,因为日本央行注入的巨量基础货币既没有拉高通胀率,也没有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上,日本除核心基础原材料依然保持壁垒优势,其他产业几乎都在裹足不前。汽车、造船、机床、电子产业的市场都在被美、中、韩等国瓜分,新兴产业上更是少有建树。
同时,日本的债务急剧扩张,截至2021年12月底,由国债、借款及政府短期证券构成的日本国家债务达到1218.4万亿日元,日本国民人均负债约为97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万4573元。
小结:物价提升导致生活成本上升、消费力削弱,日本“失落的三十年”似乎又要延期。日元贬值多年来从未有效提振过日本的经济增长,反而让日本经济十数年来无法从大规模金融缓和政策中脱出。
安倍已经倒下,他的经济学还能走多远?
责编 马樱健
检校 刘姝乐
来源:央视新闻、华尔街见闻、凤凰财经《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