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与菜鸟的第二季竞争即将在智能快递柜领域上演。菜鸟要做快递柜,顺丰、申通、韵达增资丰巢。
战火重燃
自国家邮政局出面调解“丰鸟大战”之后,握手言和的背后一直暗流涌动,2018年似乎有战火重燃的趋势。
1月23日,作为丰巢的联合创始投资公司,顺丰、申通、韵达相继发出公告称,增投丰巢科技。本轮融资,丰巢获投总金额约为20.7亿元。此次增资后,丰巢科技的股东数量将从原先的15个增至23个。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菜鸟网络刚刚表示将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快递柜,并与“桐庐帮”对接了菜鸟智能快递柜的接口。
实际上,丰巢和菜鸟“重归于好”的背后也加紧了各自对智能货柜领域的布局和阵营分化:菜鸟在与丰巢和解后一个星期就火速投资速递易;不到一个月后,丰巢全资收购e栈,并在随后的快递柜市场份额直逼速递易。
智能快递柜领域火药味渐浓,但在过去一年,查看各地消协曝光的典型案例,有关智能快递柜的投诉频频出现——“没征得我同意,也没任何通知,快递员就把快件放到了智能快递柜。”“为什么我明明在家,也不送上门,还得自己下楼去取?”
智能快递柜真有这么火吗?新金融观察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二线城市小区中配备的智能快递柜,确实曾颇受欢迎。然而,自2017年下半年起,智能快递柜收容量便开始下降,市中心之外点位的使用率更是大幅走低。
2017年12月初,家住天津西青区御溪园的网购达人李燕(化名)突然发现,小区内名为“格格货栈”的智能快递柜开始无人问津,4米长的柜体内几乎没有快件,与一年前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李燕说:“当时每次下班回家到柜前取件都要排队,之后使用的人越来越少。11月我取过一次快递,旁边都没有人。”12月31日,此处格格货栈遭停用,“请不要继续存放快递,不听劝阻后果自负”的温馨提示并不温馨,时至今日货栈“屋檐”已挂满冰凌。
更冷清的情况发生在天津西青区中盛里,该小区自2016年起就有速递易智能快递柜进驻,如今三处柜体已沦为摆设,因不少业主提出影响停车被撤离。新金融观察记者在天津河西区日报大厦登录速递易APP,选择就近存放,显示的10个站点仍正常运行,而在中盛里附近登录速递易APP,选择就近存放的智能快递柜,发现显示的8个点位中,4个处于撤柜待删除状态,占比达到50%。
收费阴影
快递柜由热转凉,与取件超时收费直接相关。在日报大厦附近揽件的圆通快递员李明(化名)表示,自从知道使用快递柜超时要花钱后,大多数人宁愿把包裹放在通道的旧纸箱里,也不同意快递员放入智能柜。“10个收包裹的用户中,大概只有1个愿意使用智能快递柜。”
新金融观察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发现,智能快递柜的表面仅仅张贴了广告和使用指南,并未有逾期收费提示。“这得吃过亏才能发现。”曾经的速递易忠实用户周虹(化名)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此前物业不代收包裹,她都是让快递员把包裹放在柜里。“取件很方便,也没产生过费用。直到去年9月,我因出差一周在24小时未取件,被收取了7元保管费。事先未被告知,突然被收费很难接受。我买的零食一共才35元,7元占到商品总价的20%,网购图便宜的意义不存在了。”
既然使用智能快递柜超限需要收取费用,那么是否有明确的收费标准?新金融观察记者致电速递易,客服人员表示向逾期未取快递的用户收费,是为了保障快递柜的正常使用,而在具体费用上,各个城市甚至各个小区均有差异,无法给出统一标准。“这一功能在设备出厂时就已设置完成,与进驻小区的成本核算有关,具体费用均以取件时设备提示为准。”
商家语焉不详,加剧了市场的不满情绪。更何况为提高柜体周转率,近日速递易悄然将免费下限从24小时变为12小时,每超限时一次,加收1元保管费。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剁手族”一片哗然:“不通知就收费已属过分,悄然涨价又是怎么回事……”多位律师认为,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后,事实上已支付了快递费用,除非另有特殊的约定,商品在送达消费者手中之前产生任何其他费用,理应由电商来承担,而不能转嫁给消费者。
遭遇智能快递柜收费,快递员同样无法接受。在李明看来,智能快递柜的意义是提升送件效率,避免爬高层、转小区,但如果收费将让他进退两难。“现在除了丰巢等极少数智能快递柜免费外,快递员选择包裹入柜,每单要付3至5毛钱。要知道,现在每送一单的提成也就是1块5。所以,如果没有免费柜可以用,我只有在实在忙不过来时才会选择交费,通过提高总派件数来弥补损失。”
与智能快递柜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多个小区内可免费代收快递的超市越发火爆。在天津师范大学旁的景福花园,一家免费代收快递的超市经营者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晚上6点到8点是我们最忙碌的时段,下了班取快递的人络绎不绝,21日下雪当晚我们店也开到11时30分。在网购时代,宅男宅女难得见面,大家借着来取快递的工夫也会买些日用品,店里的销售额由此提升了三成。”
目前来看,同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无论是从收取快递成本、快件大小限制还是社交互动需求来看,社区代收快递超市在与智能快递柜的较量中取得完胜。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智能快递柜收费方面,日本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据了解,智能快递柜遍布日本每栋公寓楼,由物业统一向运营公司购买,这笔费用包含在物业费里。“因此,业主在享受快递便捷服务的同时,几乎感觉不到额外支出,解决了运营商直接向消费者收钱的难题。”
盈利困境
悄然提价,智能快递柜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直到现在入局玩家都没有摸索出可靠、有效、持久的盈利模式。
实际上,运营一个智能快递柜的成本并不低,浙江省商务厅人士曾表示:目前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般而言,柜机成本在4万元左右,进场费、折旧费、后期维护等诸多运营成本,均对快递柜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按照10年折旧计算,一个快递柜每年的成本约8000—10000元,其中快递柜造价折旧4000—5000元,占成本的50%;进驻小区的费用约3000元,占30%—40%;电费及维护费用在1000元左右。仅靠收寄件向消费者和快递员收费以及微薄的广告收入,远不足以覆盖快递柜的运营成本及费用。
公告显示,丰巢科技2016年营收为2.25亿元,净亏损为2.49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59亿元,但净亏损达2.75亿元。曾凭借速递易业务声名大噪的三泰控股曾公开表示,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网格及平台项目属于新兴行业,收费服务尚未实现规模化收入,重资产投入的运营模式导致整个行业均未实现盈利。
梳理智能快递柜先行者三泰控股的发展道路,颇具指向意义。2012年年底,三泰控股开始布局速递易业务抢占市场。2015年年底,速递易业务扩张至全国79个城市,签约协议网点近8.87万个,布局网点4.87万个。在2016年年底,其线下网点又增至5.6万个。2017年半年报显示,速递易日投递量峰值225.8万件,投件率峰值达87.9%,线下终端投放超过5.6万套,服务用户近6000万。
然而,如此亮眼的扩张数据,带来的却是一地鸡毛。根据财报,正是因为烧钱的速递易业务,三泰控股2015年亏损近3800万元,2016年亏损高达12.69亿元,营业收入也下降了27%。按照深交所规则,连续三年亏损企业将被退市。为了完成保壳,三泰控股频频寻求资产重组,为持续亏损的快递柜业务寻求出路。
2017年3月31日开始停牌的三泰控股,一再拖延至7月24日才复牌,其间终于完成对速递易的处置。三泰控股披露的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重组方案显示,三泰控股以定向减资方式完成对速递易股权的出售。交易完成后,三泰控股的持股比例降为34%,中邮资本占比50%,驿宝网络占比10%,亚东北辰占比6%。通过本次交易,三泰控股获得接近18.5亿元的现金,取得接近4亿元的投资收益,引入的资本方为中国邮政、菜鸟网络、复星集团。
断尾求生,甘苦自知。在提交速递易股权出售议案时,三泰控股董事长补建曾感叹:“资本是血腥的。我有选择吗?没有选择!”
智能快递柜业务减负后,不再纳入三泰控股合并报表范围,三泰控股似乎一夜之间恢复了青春,公司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均得到极大改善。2017年半年报显示,三泰控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幅-64.59%,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待到三季报发布,这三项数据变为5.96亿元、496.01%、0.43元,预计2017年利润区间为2.60亿—3.40亿元,脱星摘帽已无悬念。
速递易的疯狂扩张,如同南柯一梦。领先者尚如此,其他玩家的结果可想而知。
竞争压力
此次顺丰、申通、韵达增资丰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继续加码?
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快递业数据显示,快递行业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的5%—10%。
显而易见的是,快递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如果在淘宝退货一栏选择快递公司,就会发现有几十家快递可供选择,一些公司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
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快递公司为了抢客户,把寄件价格定得越来越低。根据机构研报显示,2010年—2015年,快递行业平均单价大幅下滑45%,单件收入从2010年的24.6元下滑到2015年的 13.4元,利润微薄可想而知。
另外,招快递员的成本高昂。以天津为例,新金融观察记者浏览各大招聘网站发现,现在一位快递员的保底薪资是5000元,另加五险一金,甚至还可提供员工宿舍,这对于快递网点来说压力很大。
让寄件价格标准化以及降低营业网点的成本,是快递网点希望通过布局快递末端来解决的问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快递末端的重要性正在变大。
2017年6月,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快递末端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快递入区”工程,联合相关部门综合利用现有的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等开展投递合作,争取将智能快件箱和末端投递服务中心等设施列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在1月8日的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未来三年实施的八项行动计划,其中一项是“实施‘末端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全力推动末端变革,适应城市治理新要求,加快推进‘快递入区’工程,大力发展第三方和智能终端服务体系”。这被不少快递末端从业者认为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意味着2018年,之前在观望中的资本很可能入局,也可能会有创业公司更快速地成长,改变如今的格局。
“未来菜鸟和丰巢谁能更胜一筹或取决于谁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徐勇同时认为,目前在智能快递柜领域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需要更多的竞争者参与和布局,在竞争中明确新事物运行和界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