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要黄?就看马云骑不骑了

2018-03-06 12:43:48 新金融传媒 作者:瞳孔

日前,有消息称,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ofo后续的融资仍在谈判中。


日前,有媒体爆出ofo已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新一轮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ofo创始人戴威先后两次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将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以此获取阿里巴巴的融资。ofo对此回应称:不予置评。


据工商信息显示,ofo的两笔动产质押对象均为“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一笔质押发生在2018年2月5日,ofo共质押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地共计4447572辆自行车,债券数额50000万人民币;第二笔质押发生于2018年2月15日,抵押物为浮动数量的共享单车,债券数额为126600万人民币。


自去年8月底开始,多家规模靠前的共享单车企业都相继出现用户押金难退的问题,此后,小鸣单车、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均被曝出资金链出现重大问题。今年年初,ofo也曾爆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虽官方回应无此事,但就ofo与摩拜的烧钱拉锯战而言,ofo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ofo上一轮融资依然被定格在去年7月。彼时,由中信产业基金、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共同投资其E轮7亿美元。不过,随着单车格局的不断变化,据多位投资人透露,ofo的原有股东正在寻求接盘侠。


之后,红包、月卡,种种变相价格战模式层出不穷,这也打破了原本依靠骑行收费的商业模式。


收入减少,共享单车的成本却越来越重。


小鸣单车前CEO陈宇莹曾表示,共享单车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烧钱,成本并不只是自行车的生产成本,还包括车辆运输的成本、调度的成本、车的损耗,一辆自行车每天的调度费大概是6、7元钱。


到后来,共享单车的参与者们都发现,这门看似赚钱的生意,实际上“烧”得厉害。


“北京,每辆厢货每趟650元,兼职运营每天100元,南四环附近三个点每天需45个兼职负责车辆管理,三辆厢货(58速运旗下的货运车)负责调度,仅一个区域每天支出近2万元,目前,北京共有50多个区域。”去年年底,从ofo离职后,张斌向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


他的说法,也得到了第三方的证实。


第三方平台“斗米”为ofo提供兼职外包服务,记者从斗米内部人士处了解到,ofo的兼职打包价实际上是180元每天,摩拜则是170元每天,这其中涵盖服务费、税票等。“车辆调度、车辆摆放,这两个岗位外包价格是一天170元,而区域督导则是一天230元,另外,负责专门给ofo维修的全职工人,6500元每个月。”


2016年冬天,斗米开始和ofo合作,由斗米预先垫付一个月的兼职工资,按星期給兼职结算,ofo每月月底回款。“仅北京一个城市,ofo摩拜两家,每月兼职费用回款平均100多万元,其中,ofo要比摩拜多。”不过,据记者了解,截止1月31日,ofo当月的回款还没有到账。


另据58同城负责单车物流的许州介绍,共享单车的同城物流每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每天在北京运送单车的厢货分650元和750元两个价位,运途120公里以内每辆650元,120到150公里之间则是750元。


北京的情况是,ofo每天平均需100辆厢货,每辆厢货每天跑5趟左右,一次可以装30到50辆单车。这样大概每天能调度4万辆单车。


“仅北京一个城市,ofo每月同城物流支出平均在600万元。”许州说。


据此推算,仅北京一个城市,每个月ofo的物流加上运营人员的费用至少达到650万。


1月11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对媒体表示,从2015年上线以来,ofo已经在全球20个国家超过250座城市运营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其中国内城市约为200个。


如果一般城市的运维成本按100万推算,每月支出就达到了2亿,再加上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以及海外城市,每个月ofo运维支出可能要到2.5亿元。


据公开数据,目前ofo有3400位员工,若8000元的平均薪资水平来算,ofo每月实际人力成本至少是3000万。


由此可见,抛除造车成本,ofo每个月的运维、员工工资再加上一些市场营销投入,开销会超过3亿元。


而造成方面的成本也很高。2017年1月17号,ofo推出第一代智能锁,对单车进行迭代。曾给ofo生产车辋的供应商记者透露,2017年1月到5月,ofo大面积造新车投放,此时ofo单车的出厂价是428元。


与卖身阿里的消息一同出现的是,不少用户发现ofo月卡服务重新出现在其APP上,取消了优惠折扣,月卡价格恢复为20元一个月。而不久前,摩拜单车的月卡优惠也已停止,现价同样为每月20元。


0元骑、1元包月、2元月卡、5元季卡……过去这一年,对于共享单车价格战,许多人已经习惯成自然。打开摩拜、ofo客户端发现,单次使用价格没变,但月卡取消了折扣,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月卡均为20元,1元钱的月卡不见了。摩拜季卡、半年卡和年卡也随之涨价,其中包年骑行要240元。


当免费消失,是否需要共享单车,成了不少人要重新考虑的问题。对于每天利用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勤人员来说,20元每月的价格相对于单次骑行或乘公交等方式更优惠。但对于仅是偶尔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来说,就要按照自己的使用频率来选择了。还有用户表示,一定范围的调价可以接受,但希望价格上涨的同时能改善用户体验。


刚进入市场时,通过免费骑行、领红包等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培养用户习惯,积累用户数量,跑马圈地,再通过融资烧钱,抢占市场份额。


取消补贴、安心赚钱,头部的两家共享单车看似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回归商业本质。但两败俱伤背后,是第三极刚刚兴起的势力哈罗单车在虎视眈眈,另立门户的滴滴青桔单车,在等待蓄势而发。


    新金融传媒是由海河传媒中心主管主办的财经媒体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金融传媒出品的同名官网、微信公号、微博及新媒体矩阵共同组成天津唯一专业财经媒体平台…

加入我们

新金融传媒期待您的加入!

更多信息 »
联系我们

电话: 022-23603250
邮箱: xjrmedia@sina.com
传真: 022-236032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2-23603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xjrgc2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