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饿死也不做游戏”到重金布局游戏事业群亲自下场厮杀,马云打破了自己9年之前的承诺。这次,阿里终于把游戏研发加入了任务栏。
向利益低头
在游戏产业的“黄金时代”,阿里游戏的野心正在慢慢显现。9月26日,阿里文化娱乐集团宣布,正式成立游戏事业群,下设开放平台事业部和互动娱乐事业部。组织升级和收购业务两大动作同时落地,阿里游戏板块动作迅猛。
有意思的是,同日,由网易前COO詹钟晖等创办的广州简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州简悦),正式并入游戏事业群。不知与丁磊“方向不合”的詹钟晖,今后能否适应阿里这方水土。
阿里大文娱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员工内部信中表示,游戏事业群将沿袭阿里大文娱的班委会领导制,由班委会共同制定游戏事业群的战略,推进业务策略的落地执行。游戏事业群下设两个事业部,互动娱乐事业部由詹钟晖(叮当)分管,开放平台事业部由史仓健分管。前者对应研发和发行,后者对应渠道和平台。而收购广州简悦则被外界解读为希望加强自研游戏的一次布局。
2008年,马云曾公开表态“饿死也不做游戏”,就像当年周鸿祎提出“360不会涉足杀毒领域”,刘强东说过“京东5年内不卖书”,他们虽然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但时移世易,战略在变。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间,阿里巴巴在游戏领域动作频繁,每一步都是在“生啖”当年的承诺。它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那就是:渠道。无论是最初的B2B,还是后来的C2C、B2C,阿里一直在扮演“2”(to)的角色,而在游戏行业中,它最初也是扮演同样的角色。
2007年,阿里试图开发一款叫做《淘宝Online》的web2.0时代的网页游戏;2008年,马云联手巨人网络,使支付宝成为中国网游行业的主流支付工具,覆盖了当时2/3的游戏厂商;2009年,阿里旗下的旺旺尝试引入包括偷菜、连连看、扑克牌等的小游戏。
直到2014年初,阿里正式宣布进军手游领域以来,步子就迈得快多了。当年6月,收购了拥有国内移动游戏重要分发平台九游游戏的UC,组建阿里移动事业群。随后就将手游业务交由移动事业群旗下的九游负责。
两年后,包含游戏在内的阿里文娱板块逐渐有了雏形。2016年1月,在九游完成对阿里手游业务的整合后,阿里将UC九游更名为“阿里游戏”,并进行公司化运作;同年10月,阿里宣布筹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2017年3月,阿里游戏全面进军游戏发行领域,并表示未来一年将投入10亿元资金助力游戏IP生态发展。
如果说阿里只做渠道还不能算作食言,那么此次成立游戏事业群做游戏研发就是确确实实的自“打脸”。
体量仍太小
游戏产业之所以能让马云食言,毫无疑问这与它的“吸金”能力分不开。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游市场规模超1600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过2000亿元。而在800亿元手游市场中,腾讯和网易的自研手游总流水占手游市场销售总量的51%,Top10游戏企业自研移动游戏产品总流水占据了总量的74%,阿里加入游戏产业,要打破“两强争霸”的局面很难。
易观资深分析师薛永峰分析称:“和腾讯、网易相比,阿里游戏事业群现在体量太小,目前在游戏行业算二三线公司。UC做了这么多年,现在网易和腾讯依然拿走了国内70%左右的市场份额,剩下30%中,UC占比还比较小。”
腾讯游戏2016年营收超过700亿元,是中国也是全球游戏收入最高的公司,仅《王者荣耀》一款游戏单日流水最高可达2亿元,一个赵云皮肤一天就能进账1.5亿元,而网易整个公司一半多的营收几乎都是游戏带来的。2017年第二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更达到了238.61亿元,同比增长39%。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阿里巴巴在游戏领域直接挑战腾讯和网易还有难度,毕竟游戏(尤其是重度手游)还需要一定时间,更何况腾讯和网易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出精品游戏。”薛永峰认为。
最重要一环
据阿里巴巴的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第一财季运营亏损为33.8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8.53亿元。2016年第四财季营收达40.63亿元,运营亏损达31.96亿元。在2015年,阿里大文娱同期的营收为10.88亿元,运营亏损10.19亿元。阿里大文娱在外界眼中开始成为阿里集团的负担。
阿里在大文娱产业方面的布局,基本都是“用钱解决”。投资优酷土豆,收购“文化中国”即阿里影业的前身,UC、虾米音乐、九游等,都是“砸钱”拿下,除了自己的阿里阅读和天猫魔盒,大部分的娱乐业务都由收并购的方式获得。
这样的拼凑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在没有核心IP产品的前提下,虽然影视产业链布局完成,能深度参与IP及创意制作,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形态,但是整合的难度也大——为哪个产品服务呢?
“游戏对于阿里大文娱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上我们翻看这一轮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所掀起的泛娱乐风潮会发现,一切的起点就在于手游。游戏开启了C端用户变现的通道,其超过1600亿的年产值也给予了动漫、影视、文学诸多的想象空间。而对于阿里而言,游戏将起到将各个板块串联的重任。”游戏行业观察者丁鹏认为。